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创新——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闭门研讨会顺利召开
2023-05-17 14:19:17

2023年5月6日下午,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、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主办,东北财经大学《财经问题研究》杂志社协办的“罕见病筹资与保障机制创新闭门研讨会”顺利举办,四十余位来自相关主管部门及地方医保代表、医学专家、保障专家集聚一堂,共同探讨罕见病保障新方向。


图片


根据《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》,截至目前,基于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,103种药物在中国上市,涉及47种罕见病;其中73种药物已纳入医保,涉及31种罕见病。但目录外的高值药保障仍是患者用药可及的核心痛点,目前有16种罕见病的全部治疗药物均未纳入医保,其中13种药物属于高值药,年治疗费用多为几十万到上百万。

病痛挑战基金会创始人、副理事长王奕鸥在研讨会上也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数据,2019年我们曾面向2万多名罕见病患者发放问卷,有10%的受访患者表示从未接受过治疗,或者之前接受过治疗,但后来停止治疗,其中的原因有超过40%以上的患者都是因为无力负担费用。为了解决罕见病群体的用药可及问题,从国家到地方上都做了大量探索,如医保目录动态调整、地方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新探索、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罕见病多层次保障等,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和创新性探索。

图片


随着待遇清单制度落实,多项地方罕见病待遇保障政策重新调整,部分罕见病患者用药保障面临挑战,急需在国家层面重组资源和重建替代性机制。基于此,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正式提出“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”制度创新构想,并对此做了详细阐述。

郑秉文教授提出,“罕见病种子基金”本质是通过制度套利,建立罕见病种子基金法人机构,运用借支资金进行市场化投资,形成种子基金初始资本。在此基础上,罕见病种子基金平台独立运营,自负运营成本,同时在约定年限归还国家财政和各地医保出借的本金及利息,本金出借方不会有任何损失。种子基金实际上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撬动平台,吸纳各方资源,用于罕见病保障。

图片

(“种子基金”资金流示意图)


秉文教授根据当前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和罕见病药品保障现状,测算出种子基金规模。结果表明,种子基金不仅能覆盖当前登记患者的全部年用药费用 67 亿元,而且仍有结余2023年3月,郑秉文教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章《提升罕见病药品可及性的机制设计与模式选择——对设立种子基金的探讨》,并在《财经问题研究》上发表。

图片


此次“罕见病筹资与保障机制创新闭门研讨会”上,与会专家也围绕“罕见病种子基金”进行探讨,肯定了种子基金的创新性,期待它也能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,包括一些捐赠,放大医保资金的效力。此外,专家们也从可操作性、安全性和地方经验等方面入手提供了宝贵建议。也期待这一新思路能引起更多关注和有价值的讨论,推动罕见病问题的解决。


点击这里申领阅读《中华罕见病种子基金研究报告》原文